y39彩票|y39彩票
y39彩票2023-01-31 16:05

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 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作者:欧阳恩良(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必将进一步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1.深入学习领会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强化理论武装淬炼政治品格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首先要学深悟透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中,正确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特征,以战略思维作决策,以历史思维鉴古今,以辩证思维观大势,以系统思维揽全局,以创新思维促发展,以法治思维保安全,以底线思维控风险。坚持发展地、全面地、系统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静止地、片面地、零乱地、彼此孤立地观察事物,处理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把握和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阶级属性,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贯穿于党的二十大报告之中。报告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报告既深刻论述了坚守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思想内涵,同时从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各个方面阐明了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坚守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实践路径。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新时代十年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有机融合、相互贯通,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2.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的党的政治建设基本原则和要求,始终坚持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领导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学深悟透,把握好党的政治建设基本原则,保持党的政治本色,推动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职能配置上更加科学合理、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备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质高效,确保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首要任务是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从政治高度理解和把握“两个确立”的实践要求。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创造历史伟业的成功密码。“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体现了我们党坚定的历史自信和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自觉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是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要求,有利于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最大制度优势,推动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把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确保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要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行动上。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团结统一”。这就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坚定党性原则,加强党性修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体现到制定政策、推进工作中去。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党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设好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3.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丰富内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党的二十大报告向全世界宣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既需要筑牢思想根基,把稳政治方向,同时也需要掌握领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强本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必须深刻领悟贯穿其中的一系列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深刻领悟贯穿其中的一系列原创性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深刻把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崇高使命。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是既物质富足又精神富有,是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切合中国实际,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深刻把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在实践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将人民民主作为应有之义,将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作为战略要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绿色发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推进祖国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4.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意蕴,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我们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中去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目标和实践路径进行了深刻阐述,充分体现了爱国精神与国际主义的高度统一、中国气派与世界情怀的高度统一。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公平正义,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讲话时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之后,又在多个重要场合对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进行过重要论述。全人类共同价值凝聚了人类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凝聚了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的最大公约数,既超越了国家、民族、党派的主体差别,也超越了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差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牢固的价值纽带。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中国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各国和各国人民共同享受尊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共同享受安全保障,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国家共同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坚持对话协商,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我们应该携起手来,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22ZDA036〕的阶段性成果)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0日 06版)

y39彩票

多地发放数万元育儿补贴:能否释放生育潜能,除了发钱还应做什么******

  又一地方政府用“真金白银”激发生育潜能。1月11日,据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官网消息,近日,深圳市卫健委就《深圳市育儿补贴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管理办法》初步拟定深圳市育儿补贴标准: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办理出生入户后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3000元,另外每年发放1500元育儿补贴,直至该子女满3周岁,三年累计发放补贴7500元,平均每年可领取2500元;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办理出生入户后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5000元,另外每年发放2000元育儿补贴,直至该子女满3周岁,三年累计发放补贴11000元,平均每年可领取3667元;生育第三个子女的,办理出生入户后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10000元,另外每年发放3000元育儿补贴,直至该子女满3周岁,三年累计发放补贴19000元,平均每年可领取6333元。

  深圳市卫健委指出,适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按照递进式差异化发放育儿补贴,能够有效提振市民生育子女特别是生育二孩、三孩的意愿,进一步释放市民生育潜能,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延长人口红利窗口期,让人口红利长期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助推器。

  澎湃新闻梳理发现,自2021年以来,从省级到市县,目前已有多地探索育儿补贴制度,比较而言,市县的政策措施更细化。从措施内容来看,以现金补贴为主,部分地方还提出了住房等方面的倾斜政策。

  多地探索育儿补贴制度,以现金补贴为主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印发,明确指出,当前,进一步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具有重大意义。

  同月,全国优化生育政策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强调切实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加快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相关经济社会政策与生育政策配套衔接,减轻群众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这场会议召开次日,四川攀枝花即宣布率先发放育儿补贴金,对2021年6月12日及以后,按政策生育第二个及以上孩子的攀枝花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

  后来,更多地方陆续开始探索育儿补贴制度。

  省级层面上,《广东省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提出,探索对生养子女给予普惠性经济补助;浙江规定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对三周岁以下的婴幼儿家庭给予育儿津贴、托育费用补助;北京明确逐步建立完善家庭养育补贴制度。

  此外,湖南、吉林、黑龙江、云南、福建等地均提出通过补贴制度鼓励生育,黑龙江还要求适当向边境地区、革命老区倾斜。

  相较于省级层面的要求,一些地级市及区县则出台了更加细化的措施。除较早探索育儿补贴制度的攀枝花市外,陕西省汉中市对夫妻双方以及生育子女的户籍均在该市,符合政策生育第二个子女和第三个子女的家庭,由子女户籍所在地县区分别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2000元和1万元;湖北省安陆市对本市户籍人口2021年5月31日后按政策生育二孩、三孩的夫妻,每月补贴200元、400元,直至幼儿年满3周岁。

  值得注意的是,在现金补贴之上,一些地方叠加探索住房等方面倾斜政策。如,北京市明确,未成年子女数量较多的家庭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可以纳入优先配租范围,并在户型选择等方面予以适当照顾;湖南长沙则对依法生育两个及以上子女的本地户籍家庭,增加1套购房指标,根据家庭未成年子女数量在户型选择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规定,生育二孩、三孩的临泽户籍常住家庭,在县城区购买商品房时给予4万元的政府补助,在各中心集镇等集中居住区购买商品房时给予3万元的政府补助。

  还有一些保障措施包括,江苏省明确企业在女职工产假期间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用,生育二孩的给予50%的补贴,生育三孩的给予80%的补贴;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规定,在该县辖区内公办幼儿园就读的户籍常住家庭,二孩每生每学年给予1000元的资助,三孩每生每学年给予2000元的资助;安徽省规定,公民接受绝育手术后要求再生育的,其恢复生育手术的费用由受术者所在单位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给予补助。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表示,育儿补贴,实际上是一种以经济支持为内容的生育支持政策,“支持生育的政策,包括三种主要类型,第一种是经济支持,第二种是劳务支持,比如托育托幼机构的建设,第三种是时间支持,比如育儿假、产假等。”

  任远同时指出,育儿补贴在不同地区的效果可能不一样,“在经济发达地区,育儿补贴的作用其实是有限的,因为在这些城市中的生育成本、儿童养育、儿童教育的成本都非常高,以及母亲生育的机会成本也非常高,育儿补贴对于生育行为的激励作用不会很高。但是在一些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生活成本比较低,生育和养育的成本也相对较低,同样的育儿补贴,对于提高生育率的效果可能会更为明显。”

  对此,任远建议,需要结合不同地区人们的具体生育需求,根据人们在生育过程中面临的工作-生活、养育、教育等具体困难,来提供相适应的生育支持政策。比如,一些发达城市中,家庭生育碰到的主要困难可能主要是来自工作和家庭的冲突,女性的职场压力会降低其生育意愿,此外,家庭的小型化使家庭内部育儿有一定困难,因此,对这些地区,可能最主要的生育支持政策要放在托育托幼政策的支持上,以及发挥企业对于工作和家庭平衡的支持作用也很重要。

  生育意愿尚未得到满足

  深圳市卫健委在此次《深圳市育儿补贴管理办法》的起草说明中指出,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速持续放缓,结婚率逐年下降,又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生育水平持续走低,人口形势面临重大挑战。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经处于较低生育水平。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仅为1062万,妇女总和生育率降至1.15,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生育水平,与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提出的稳定在1.8左右的生育水平相去甚远。

  在各地陆续探索育儿补贴制度后,公众更关注“真银白银”补贴后的效果。

  其实,少子老龄化的问题在日本、韩国也已存在多年,且两个国家都进行了一定育儿补贴政策。

  澎湃新闻近日报道,2022年年末,韩国总统直属低生育及老龄社会委员会公布《人口结构变化应对方案》,将增加育儿假和津贴,并将修改法令使非婚生子女在制度方面不再受到歧视,还将促进移民、外国人和老年人的就业。日本政府则计划从74岁以下人群的医疗保险费用中抽取资金,从今年起将一次性生育补贴提高到5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5940元),较去年增加8万日元。

  “日本、韩国生育率的下降,比中国要早,同时中日韩三国在文化上有相似的地方,所以日韩在低生育率背景下提供的生育支持政策,对我国的生育服务和支持政策制定有较大启发。”任远说,从已有的文献看,日本和韩国的生育津贴政策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韩国,“这也反映出生育补贴政策,对于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和经济高度发展地区人们生育意愿的支持作用有限。”

  任远指出,采取一系列的生育配套服务和支持政策,使一些希望生育但是生育意愿并未满足的人群得到服务和支持,还是可以提高生育水平的,“比如我国的生育意愿现在是1.6到1.9,但是实际生育水平只有1.3,意味着只要通过生育服务和支持,使人们的生育意愿得到更好的满足,我们的生育水平是能够提高的。”同时,任远提出,在更深层次来看,在现代社会的生育文化中,生育的价值本身在逐步减弱,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在发展,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在提高,人们的生育动机在减弱。如果人们本身并不想生育,通过各种生育支持政策来提高生育水平的效果是有限的。因此,对于国家生育政策来说,还需要在生育文化建设上做一些改变,“在计划生育时代,形成了‘只生一个’的生育文化,独生子女一代人认为,生一个孩子是家庭生活的基本形态。在低生育率背景下,这种生育文化需要改变。孩子的经济价值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逐步减弱,我们需要在文化上强调孩子的情感价值、强调孩子作为生命的价值,强调生育和抚育孩子的成长对自身人生成长的价值,通过这种观念上的重新塑造,使人们觉得生育是有意义的,才能提高人们的生育动机,再加上持续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改善,才能从根本上使生育动机和生育意愿得到提高。”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y39彩票地图